講武堂:是誰阻止了“神風特攻隊”逞兇?-今日關注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2-09 14:12:04
編輯:
來源:網(wǎng)易游戲
字體:

1944年,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接近尾聲。

以德、意、日三國為主的軸心國陣營已如風中殘燭,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已在各個戰(zhàn)場捷報頻傳。就太平洋戰(zhàn)場來說,日軍那不可一世的“聯(lián)合艦隊”已被打殘,所謂的「絕對防御圈」也被美國海軍處處突破,彼時任何一個美軍士兵都無比堅信:日本法西斯的投降,只是個時間問題。

10月25日,位于菲律賓東部的萊特灣硝煙仍未散去,連日的激戰(zhàn)讓碧藍的海面上漂浮著一片片的燃油和裝備殘骸。盡管在美軍強大攻勢下,日軍在菲律賓一帶的海基、陸基航空力量很快被消滅殆盡,但殘余勢力的不斷襲擊讓美軍官兵沒有一刻敢放松緊繃的神經(jīng)。


【資料圖】

當日拂曉,美軍“范肖灣”號航空母艦上的觀察員正在執(zhí)行任務,突然,他發(fā)天際線與海平面的交匯處,竟有五個奇怪的黑點,正不斷接近變大。幾秒種后,黑點逐漸顯現(xiàn)出了輪廓:墨綠色的機體,鮮紅色的日章……

那是日本人的「零戰(zhàn)」!

二戰(zhàn)后期零式戰(zhàn)機的標志性涂裝

觀察員心里一驚,迅速拉響了警報,各艦官兵迅速進入了戰(zhàn)斗位置,艦載機飛行員跳進機艙升空迎敵,一場沖突戰(zhàn)一觸即發(fā)。

然而,美軍飛行員剛剛進入戰(zhàn)場,便發(fā)現(xiàn)了這次戰(zhàn)斗的不尋常:日軍的飛機既沒有朝著軍艦投擲炸彈,也沒有和美軍飛機咬在一起空戰(zhàn),而是以一種近乎垂直的姿態(tài)向著天空中的云層飛去。

一時間,即便是經(jīng)驗最為老道的美軍飛行員,也搞不清日本人究竟想干什么。正當他們猶豫著要不要拉起操縱桿追上去時,那幾架“零戰(zhàn)”忽然又大角度俯沖下來,向著美軍航母艦隊扎了下去。

俯沖中的“零戰(zhàn)”

按照常理來說,“零戰(zhàn)”這種輕量化的木頭飛機本就是為空戰(zhàn)狗斗而生的,其結構強度根本不支持它做出這種大角度俯沖動作,否則飛機有很大可能無法成功拉起,甚至直接在空中解體都有可能。

所以,稍加訓練的日本飛行員都知道如何“揚長避短”,絕不會不會拿他執(zhí)行俯沖轟炸任務。

……除非,他們不想活了。

在炮火連天的戰(zhàn)場上,美軍水兵并沒有太多時間考慮這一切是為什么,他們操作著艦上的各種口徑的防空炮,向著俯沖攻擊的日軍展開了猛烈還擊。

雖說美軍的防空火力不是吃素的,當場將兩架沖向“范肖灣”號航母的日機打的凌空爆炸,但另一架“零戰(zhàn)”見勢不妙,機頭一轉瞄準了旁邊的“基昆灣”號航母,并一頭撞在了左舷上。

霎時間,“基昆灣”號發(fā)生了劇烈的爆炸,一團巨大的火球伴在甲板上迸裂開來,隨即該艦便燃起了熊熊烈火,濃煙幾乎彌漫了整個海面。

一些見多識廣的老兵判斷,這是日軍飛行員被逼的走投無路后,選擇撞向敵方高價值目標的無奈之舉,因為在中途島戰(zhàn)役中,美軍中有過這樣的英雄。

但很快,“圣羅”號航母、“懷特譜萊恩斯”號航母也傳來了劇烈的爆炸聲,這時美國人才意識到,這根本不是什么「無奈之舉」,而是日本軍方組織的一種「有組織、有預謀」的自殺性襲擊戰(zhàn)術。

“圣羅”號航母被神風擊中后

而這支專門進行自殺性襲擊的隊伍,被稱為「神風特攻隊」。

困獸

神風特攻隊的首戰(zhàn)得逞,讓身處絕境中的日本人看到了新的希望,時任海軍中將的大西瀧治郎甚至喊出了“一機換一艦,英名傳千秋”的瘋狂口號,用洗腦辦法招募大量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,向著美軍的艦隊發(fā)起「玉碎」攻擊。

俗話說:“軟的怕硬的,硬的怕楞的,愣的怕不要命的”

盡管美軍??樟α繌姶?,指揮體系健全,兵員技戰(zhàn)術純熟,但面對這種自殺性襲擊一時間還真拿不出什么好辦法。

10月26日,“桑加蒙”號、“桑蒂”號、“蘇旺尼”號航母也遭到了自殺性襲擊,整個萊特灣海戰(zhàn)共有7艘航母、40艘其他艦船被特攻撞傷撞沉。

次年3月,“倫道夫”號航母、“魔鬼魚”號潛艇被特攻機撞壞。

5月,“邦克山”號航母在沖繩島附近遭兩架特攻襲擊,失蹤289人、傷亡246人,盡管因損管得力終未沉沒,但也徹底失去了戰(zhàn)斗能力。

美軍航母常用木質甲板,相較于英軍航母更易起火

嘗到甜頭的日軍,甚至還發(fā)起了一場名為「菊水作戰(zhàn)」的大規(guī)模自殺式襲擊計劃。在45年4月到6月的沖繩戰(zhàn)役期間,日軍在短短70天內投入了2400余架特攻機,這些飛機以全軍盡沒的代價擊沉了33艘美艦,擊傷360余艘。

在一路高歌猛進的戰(zhàn)爭末期付出如此慘重的損失,對于美國人而言相當難以接受。

好在這時,一個曾對整個太平洋戰(zhàn)場造成過「兩次」關鍵影響的人站了出來。

拯救

約翰·史密斯·薩奇,人送外號“吉米”,是二戰(zhàn)期間美國海軍里赫赫有名的空中戰(zhàn)術大師。

太平洋戰(zhàn)爭剛剛爆發(fā)時,日本三菱公司的“零戰(zhàn)”便展現(xiàn)出驚人的速度機動性,在空中對上美國格魯曼公司的F4F“野貓”時經(jīng)常占據(jù)優(yōu)勢,這讓美軍上下大為光火。

新飛機的服役尚需一定時間,而在這種青黃不接的關鍵時刻,正是吉米·薩奇提出了一種“交織飛行,互相掩護”的空戰(zhàn)戰(zhàn)術,并在實戰(zhàn)中大放異彩,一下子扳平了日機性能所來帶的差距,幫助美軍度過了這段難熬的日子。

這種戰(zhàn)術名為「薩奇剪」,直到今天仍具實戰(zhàn)價值。

更牛的是,吉米·薩奇不僅是空中戰(zhàn)術大師,同時還是艦載機上的王牌飛行員。

從當年留下來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,他所駕駛的那架F4F“野貓”戰(zhàn)斗機座艙旁印有六個“旭日旗”,這代表著他曾打下六架日軍飛機。

如果單論擊墜數(shù)量的話,薩奇或許比不過那些座艙旁印滿“旭日旗”和“萬字符”的超級王牌。但若論擊殺含金量的話,他的戰(zhàn)果卻絲毫不輸給其他人。因為,薩奇機身上那六面“旭日旗”中有一面,代表著「友永丈市」這個名字。

友永丈市

那是在42年中途島戰(zhàn)役的最后階段,彼時日本聯(lián)合艦隊的“蒼龍”“赤城”“加賀”這三艘航母皆在美軍的攻擊下失去戰(zhàn)斗能力。仗打到這個份兒上,輸贏基本已無懸念,但日軍在戰(zhàn)場上僅存的“飛龍”號航母卻在二航戰(zhàn)司令山口多聞的指揮下,向著龐大的美軍艦隊發(fā)起了決死攻擊。

作為“飛龍”號反擊的矛頭,日軍王牌飛行員、海軍大尉友永丈市親自駕駛著“九七”式魚雷攻擊機,率著機群向著美軍身受重傷的“約克城”號航母發(fā)難。正當他準備投下魚雷,給予“約克城”致命一擊時,薩奇的“野貓”突然出現(xiàn)在他右側,隨著一陣密集的彈雨襲來,友永丈市的座機當即起火燃燒。

經(jīng)驗豐富的友永丈市盡力拉平了飛機并投下魚雷,然而魚雷并未命中目標,隨后他便隨著失控的飛機一頭栽進了大海中。

盡管隨后“約克城”號仍被其他日機擊沉海底,但薩奇的這個關鍵擊殺卻嚴重打擊了敵方士氣,也挫敗了日軍最后一分反擊的力量,為中途島這場決定太平洋戰(zhàn)場走向的關鍵戰(zhàn)役劃上了一個句號。

敗局

按照美國的傳統(tǒng),像吉米·薩奇這樣既有個人英勇表現(xiàn),又為整體戰(zhàn)局做出大貢獻的人,完全可以離開戰(zhàn)場,榮歸故里,接受屬于英雄的鮮花和香檳酒。

然而,他沒有選擇這條路。

是因為他對混合血液的猩咸海浪念念不舍?是因為他對硝煙彌漫的萬里晴空情有獨鐘?亦或是他想去趟橫須賀,將炸彈扔在敵人的軍港?斯人已逝,時至今日我們早無法得知他心中的答案,但在我看來,美國“圣地亞哥”號輕型巡洋艦首任艦長本杰明·佩里的那句話,很能代表當時大量海軍官兵的內心想法。

「她會戰(zhàn)斗不息,直到在東京灣下錨?!?/p>

1945年,面對神風特攻隊接連不斷的瘋狂襲擊,既有實戰(zhàn)經(jīng)驗、又懂理論知識的薩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:將艦隊擺成一個環(huán)形陣,外圈的驅逐艦負責雷達警戒,中圈的戰(zhàn)列艦和巡洋艦負責防空,將自身火力最弱的航母圍在中間,讓艦載機可以安心地在空中進行全天候巡邏。

用玩家們熟悉的話來說,就是“保核”。

大藍毯計劃”示意圖

這種名為“大藍毯”的戰(zhàn)術原理并不復雜,而且從理論上來說相當具有可行性:驅逐艦機動性和偵查能力強,可以最快發(fā)現(xiàn)日機的蹤跡;戰(zhàn)列艦和巡洋艦火力充沛且皮糙肉厚,能對前來自爆的日機形成單方面吊打;而航母在得到充分保護的同時,也能提前獲得預警并起飛艦載機迎敵。

遇上皮糙肉厚的“密蘇里”號戰(zhàn)列艦,日機的撞擊純屬白給

很快,美軍便將薩奇的“大藍毯計劃”用于了實戰(zhàn),1944年11月下旬,該計劃的作用開始顯現(xiàn)。

這里放兩組數(shù)據(jù)。

在計劃執(zhí)行前的1944年10月12日至11月30日期間,日軍神風機成功擊中目標的概率超過50%。

而根據(jù)1945年2月至5月計劃執(zhí)行后的數(shù)據(jù)來看,約有1100架次的日機對美艦發(fā)起過自殺性襲擊,其中約500架被巡航的艦載機擊落,約420架被防空火力擊落,僅有有約180架成功命中目標,成功率約為6.1%。

神風特攻隊的襲擊越來越難以得手的背后,當然也有自身兵源素質下降、美軍反制經(jīng)驗愈發(fā)純熟的等因素,但“大藍毯計劃”的有效性依然是毋庸置疑的。吉米·薩奇那簡單有效的戰(zhàn)術,加上海軍官兵那嫻熟的配合與無上勇氣,所爆發(fā)出力量萬分驚人。在這種力量面前,日本人的“神風特攻”黯然失色,哪怕是以命相搏也難掩敗局。

1945年9月2日,日本,東京灣。

四十歲的吉米·薩奇作為一名三次影響戰(zhàn)局的英雄,站在“密蘇里”號戰(zhàn)列艦的船舷上。他的眼神如鷹一般銳利,掃視著在場那失魂落魄日軍高官,直到他們低下頭顱,在投降書上簽下名字。

神風特攻”也好,“一億玉碎”也罷,這種喪失人性的瘋狂戰(zhàn)術從實施的那一刻起,便注定了其失敗的命運。即便沒有吉米·薩奇的奇思妙想,對于美國人而言,摘得勝利果實也就多種幾顆蘑菇的事兒罷了。

參考資料

神風屏障——二戰(zhàn)美國海軍防御“神風特攻隊”戰(zhàn)術(下)美軍武器

日本神風敢死隊:最不值錢的人肉炸彈——賈如神

Big blue blanket——Wikipedia

John Thach——Wikipedia

Kamikaze——Wikipedia

Remembering Adm. John Thach, Naval Aviator, Died on This Day 1981——Steve Balestrieri

標簽: 神風特攻隊 友永丈市 太平洋戰(zhàn)場

   原標題:講武堂:是誰阻止了“神風特攻隊”逞兇?-今日關注

>更多相關文章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