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聯儲加息或落實 A股估值重心仍上移
11月17日,美聯儲主席耶倫在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作證并回答提問時表示,美國經濟復蘇取得進一步進展,加息可能相對較快到來。在耶倫言論更趨鷹派以及美國經濟數據利好的推動之下,當天美元指數再度攻破百點大關,一度刷新13年半高位至100.96。與此同時,美國三大股指全線上揚,標準普爾500指數收于2187.12點,距離8月15日觸及的歷史高位2190.15點僅一步之遙。
自去年12月份美聯儲開啟近10年來首次加息之后,迄今已經連續(xù)7次“用嘴加息”。美聯儲會否在本年度最后一次、也就是12月份利率會議上加息,成為投資者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。
從現在各方面顯現的跡象來看,美聯儲加息可能會延續(xù)去年的策略。即一步一步吊足市場胃口,待到第四季度開始釋放較為明確的信號,最后演變?yōu)檎鎸嵉募酉ⅰ1热,?1月份的例會上,耶倫只是重申加息理由持續(xù)增強,但仍舊拒絕為12月份加息直接“背書”。但在11月17日,耶倫口風驟變,12月份加息似已難免。
從CPI、同業(yè)房屋租賃價格等數據來看,美國潛在通脹正在不斷走高,就業(yè)情況良好,房地產市場持續(xù)復蘇,這些因素似也為美聯儲做出加息決策提供了注腳。
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,未來如果美國經濟向好,正面的外溢相應將十分有限,相反會帶動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加速。考慮到很多新興市場國家,例如俄羅斯、巴西、南非等在過去四年多的時間內經濟已經經歷了深度調整,因此應對美聯儲政策轉向的能力和空間較大。但同時期內,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,經濟增長模式在對基建和房地產投資的依賴程度不減,特別是在某些領域出現的新的問題,例如企業(yè)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。因此中國經濟以及人民幣匯率未來可能所要面對的壓力和挑戰(zhàn)要比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更為嚴峻。
由于中美之間在貨幣政策上有著暢通的溝通渠道,因此央行對于美聯儲加息可能會采取未雨綢繆的措施加以應對。
對于國際經濟環(huán)境,決策層和央行均有傾向的認識,且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。央行在今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(zhí)行報告中強調,下一階段將堅持實施穩(wěn)健的貨幣政策,保持靈活適度,適時預調微調,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,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總需求管理,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(huán)境,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,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范經濟金融風險。
“防范經濟金融風險”可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進行理解,上面專家提到的主要就是國內面臨的風險,而國際風險則主要體現在美聯儲貨幣政策和歐洲經濟格局變化上。
美聯儲年內加息與否,恐怕還要等到12月13日至14日美聯儲12月份議息會議之后才能見分曉。在此期間,歐洲經濟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。這些可能也會對美聯儲加息產生一定影響。
筆者認為,對于國內來說,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變化最好的策略就是做足預案,“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”,就如去年美聯儲加息之前我們在10月份就已提前采取了極具針對性的措施。對于A股市場來說,美聯儲加息的影響確實存在,但沒必要過分擔憂。A股市場仍會沿著既定軌道,估值重心緩慢上移。
-
無相關信息